已阅读
消费趋势变化,各线级城市消费风格进化
一、城市化运动进入中期
世界各国城市的发展经验表明,当一个城市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,消费结构将由重视衣、食消费的温饱型消费向谋求住、行条件改善的享受型消费转变,工业化加快发展、城市的生产功能开始上升;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,一个城市或地区则进入新一轮需求结构、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期和城市化快速扩张期,城市的生产功能与服务并重,交通问题、环境问题、住房问题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;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,基本实现城市现代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,城市的功能发生新的变化,智能、信息、服务及流通产业等非物质的功能更加突出,人们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质和人的全面发展。
根据2018年城市人均GDP数据,中国目前已经有北上广深等15个城市超过2万美元,有近80个城市人均超过1万美元,这80个城市大致覆盖了一二线城市以及主要的三线城市。根据上面的阶段特征,这一大批城市的零售市场也毫无疑问就会出现新的变化,成为新零售广阔的舞台。
二、各线级城市消费风格进化
在研究各线级城市消费趋势的时候,仔细研读尼尔森、腾讯和唯品会联合出品的《2018中国家庭消费报告》 下面是一些值得高亮的点和对数据的解读。
1、消费者信心指数强势回升,农村,二三线城市增幅比一线城市更为迅猛。这背后,一线城市的信心指数应该被飙升的房价、医疗、教育成本抵消了不少。
2、一线城市消费向享受型消费迅速过渡,而低线级城市还略侧重基础性消费发展。
3、一三线城市比二线城市更加注重质量、性价比,更加理性精明。一三线城市的“理性”有本质的不同,三线城市因为消费力和消费领域的问题而不得不更注重性价比,而一线城市则渐渐回归了理性消费。同时我们看到二线城市还处于偏冲动和炫耀的阶段,也有更强烈的客服、物流、包装等方面的服务型需求。
由此看到,随着消费能力的增强,消费观从节省仔细,变到冲动和追求服务,在回归理性精明的循环。
4、一线城市消费者喜欢进口商品,二三四先城市消费者更支持国货。结合性价比的偏好,可以认为一线城市进口商品一斤渐渐普及,消费来事转向对进口商品讲究性价比。奢侈品也许在下沉市场中有了越来越大的空间。
综上,在商品的品牌。品类选择以及导购风格上,一线城市在拥抱国际品牌和进口商品的同时,需要更加精心和务实的选品,更加真实朴素简单地设计促销和导购方式,突出质量和性价比;二线城市,则更多选择更能凸显身份地位的品牌,通过丰富的促销形态和社交玩儿法来引发和锁定购物冲动,并提供更为良好的服务;三四线城市,选品则需要根据主题消费能力往中高端抓紧延伸,促销和营销体系不必过于花哨,而是做更多的消费理念的引导和教育。